第二章·釉变昌江的晨雾尚未散尽,御窑厂遗址的残垣断壁间已传来窸窣声。
沈青釉的赤足陷在湿冷的明代窑砖碎屑里,足踝银铃被苔藓缠住,
每走一步都像在惊醒沉睡六百年的魂魄。昨夜陆知白塞给她的粗陶茶盏,
此刻在褡裢里硌得生疼——盏底残留的朱砂矿末,与养父掌心血渍如出一辙。"青釉姐!
"阿满气喘吁吁追来,手里捧着件用祭红釉残片包裹的物件,"顾少爷在柴房发现个铁匣,
密码锁上刻着..."少年话音戛然而止,青釉已看清锁面浮雕刻着的九宫八卦图,
正是养父书房《考工记》扉页的暗纹。当她的竹节银簪第三次划过"离"卦方位,
机括弹开的瞬间,民国十四年的《申报》碎片雪片般飞散,
头条赫然是"故宫文物南迁秘档惊现昌南"。窑神庙的晨钟撞碎迷雾,
日本宪兵队的摩托引擎声由远及近。青釉攥着发黄的报纸退入涵洞,
洞壁渗出的山水在报纸上洇出奇异纹路——那竟是养父用隐形矾红绘制的汝窑残片拼合图!
缺失的东北角矿脉标记,正与陆知白茶盏中的朱砂矿脉重合。突然,
报纸夹层跌出张泛银光的锡箔底片,民国少女抱着襁褓立于北平荣宝斋前的影像,
与她腕间绞丝银镯在晨光中交相辉映。"沈小姐好雅兴。
"顾怀瑾的英伦皮鞋碾过宋代匣钵残片,手中的X射线检测仪还沾着柴房青苔,
"令尊二十年前参与故宫文物编目时,私藏的可不是寻常汝窑残片。"他指尖轻点底片边缘,
放大镜下的襁褓暗纹竟是微缩《四库全书》藏书印——那夜在沈宅地窖暗门后,
工具盒上"1925·北平"的刻痕突然刺痛青釉的眼。窑工号子忽从昌江码头炸响,
三十六个挑釉汉子踏着"祭窑令"的鼓点鱼贯而入。领头的老窑工额间朱砂痣灼灼如血,
唱诵的《挛窑歌》第七阙竟与养父临终呓语重合。青釉退至明代葫芦窑遗址,
后背撞上冰凉的釉果堆,
指尖突然触到团温软物件——那是个用永乐甜白釉残片包裹的婴孩襁褓,
内里桑皮纸血书"丙寅年...